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推動經濟發展低碳綠色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究竟如何實現,備受各方關注。
?
5月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在“2021(第十七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表示,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在頂層設計、技術路徑和總量控制上都存在一些亟需回答的問題,當前工作的關鍵是加快建立促進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政策體系。
他在談到運用市場手段促進碳達峰時特別提到,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有強排放約束的碳市場機制建設,同時應完善環境保護稅制度,制定實施二氧化碳排放稅。
“之前在2016年,國家在制定環境保護稅的時候,曾經考慮過二氧化碳排放稅政策,但當時由于不同的觀點,這項政策蕞終沒有放進環境保護稅中。我個人的看法,現在把碳稅納入環境保護稅的條件已經成熟?!蓖踅鹉险f。
?
談頂層政策設計 首要解決三個維度問題
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頂層政策設計上,王金南認為首先要解決三個維度的問題:
“第一,在國家層面上峰值是多少?第二,在鋼材、水泥、有色金屬等行業,建筑和交通等部門層面上,分別是什么時候達峰?峰值是多少?第三,在地方層面上,具體到31個省區市,分別的峰值又是多少?這些都是頂層設計需要回答的問題?!?/p>
以建筑領域為例,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為21.7億噸,預計2029年達峰,峰值為28.1億噸,其中直接排放4.7億噸,“各個行業和部門都需要制定相應的達峰路徑?!蓖踅鹉媳硎?。
同樣的,全國31個省區市的碳排量分布相對不均,整個達峰路徑的設計也相對復雜?!拔覀內?1個省區市做了一些研究,分別制定了31個省區市的達峰時間和峰值。我們的感受是,各個省區市在完成碳達峰和碳中和的任務目標上態度都非常堅決?!?/p>
在具體的實現路徑上,王金南表示,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建立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這是一個新的提法,也是一項非常有挑戰的任務?!?/p>
如何建立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在他看來,“蕞核心的還是要把風能發電和光伏發電的比例提上去”,在這個過程中,要提升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在實現碳中和中的作用。不過,王金南也提到,這項技術的成本相對較高,“意味著每度電的價格要上漲2毛4”。
另一方面,在通過生態保護修復來積極發展碳匯的問題上,王金南認為,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是23%,既使是未來達到26%左右,對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依然存在相當大的挑戰。
談實現“雙碳”目標 關鍵要建責任分擔機制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王金南認為核心在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關鍵是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和責任分擔機制。
“目前這個總量控制體現在增量控制?!蓖踅鹉媳硎?,“‘十四五’期間二氧化碳會增一點,這個總量怎么控制?當前階段,首先要統籌協調好能源消費總量,能源消耗強度,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的關系,然后再在這個基礎上考慮怎么推動碳排放總量的控制?!?/p>
他進一步表示,未來在“十五五”期間,應全面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完善和改革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把溫室氣體和二氧化碳納入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管控好新增量。
王金南建議,要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充分運用市場手段促進碳達峰、加快建立碳中和工程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機制、加快形成綠色低碳消費模式和方式以及加快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立法。
據了解,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王金南已聯名89名代表提出關于制定“碳中和促進法”的議案,而且從國際上來看,目前治理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法律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經驗。
“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我們向世界作出的莊重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蓖踅鹉媳硎?,“這對我們是一個艱巨的挑戰?!?/p>